建设成果

当前位置 : 化学工程系首页>>建设成果

化工系典型案例5: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张沙艳 薛阳
2018-03-02 20:11:37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

主要完成人:张沙艳   薛阳  高成华  吕青竹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第一部分:项目概述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项目是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和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存在的校企分离的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的系列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有效解决学校培养与岗位需求融合的办法,创建并实践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五情景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五层次从业能力训练体系”、“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和“序列化岗位培训网络平台”。主要成果内容及特点如下:

1. 以工学结合为依据定位——三层面职业教育新课题(20项)

2.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五过程人才培养新方案

3. 以工作过程为核心构建——五情景工作任务课程新框架

4. 以工作项目为主体创建——五层次岗位能力训练新体系

5. 以就业能力为主体开发——五大类岗位能力训练校本新教材(32部)

6. 以行动导向为主线建设——三大类“四位一体”校内实训新基地(16个)

7. 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搭建——三大类校企合作新平台(10个)

8. 以训练体系为基点实现——三方位专业品牌新效应。

 

第二部分:项目创新点

一、立题的理论创新:

“亦厂亦校”的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的, 在这个模式中, 学习者“亦工亦学”, 把课堂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 使职业技能得以完成。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看,“亦厂亦校”模式的系统不应仅限于单一意义, 可以是厂中校、校中厂, 可以引进, 也可以延伸, 可以本地拓展, 也可以异地发展,更可以嵌入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立题的实践创新:

    1、训练体系序列构架,突出过程性:亦厂亦校模式的序列化从业能力训练体系打破了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理论、实验、实习三独设立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工作类别、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工作技能作为专业课程立体化设置和专业技能序列化训练的基本要素,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建并实践了“五模块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五层次岗位技能训练体系”、“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体系”和“序列化岗位培训网络平台”。

    2、训练过程贴近岗位,突出实用性:亦厂亦校模式的序列化从业能力训练教程的编写与出版使学校培训、职业需求、岗位要求与技能标准形成序化线索,教程中全部的教学情境和教学驱动项目全部来自于典型工作任务,训练场地体现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情景、任务情景、流程,突出的职业岗位通用的概念性技能、典型工作岗位必备的工作任务核心技能和工作项目综合岗位技能,使工作过程导向与技能训练体系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融为一体。

3、实施手段开放创新,突出导向性:亦厂亦校模式的序列化从业能力训练体系使训练目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得到和谐统一,并将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嵌入到训练教程编写、训练基地设计、训练网站建设之中,真正实现了教学改革的创新。专业建设网站、网上训练实验室、精品课程课件、电子教案以网络就业平台的开放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专业技能提供了真实的情景平台,为各级各类学校高等职业技术专业依据各自办学特色和师资特长,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提供了再加工的平台,做到了基本要求与特色结合,借鉴与标准并重。

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

一、定位“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三层面职业教育新课题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定位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的方向,开展了以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生物实验技术专业职业技能训练模块的研究与实践“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群亦校亦厂模式的职业资格群与从业能力群”为代表的10项国家省市校职业教育课题的系列研究。

二、制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检验方向)亦厂亦校模式的五过程人才培养新方案

研究本专业面行业产业链中生产流程和主要工作岗位及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六个目标就业岗位及其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对应企业生产的五个流程中的十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即从工作过程必备的职业能力为导向确立高职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亦厂亦校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方案。


食品、功能食品、饲料企业生产流程与工作岗位分析

食品生物专业(检验方向)典型工作任务

三、构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食品生物专业(检验方向)亦厂亦校模式的情景工作任务课程新框架

四、创建“以工作项目为主体”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检验方向)亦厂亦校模式的岗位能力训练新体系“五情景工作任务课程体系”中的生产加工情景、分析检验情景、质量控制情景、产品营销情景、产品开发情景对应食品或饲料行业相应的职业资格类别(食品加工操作员、食品检验工、饲料检验工、化学分析工、HACCP内审员、ISO22000内审员、营销员等)。新构建的情景课程体系是将理论学习内容与实践学习内容通过项目及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课程设置与设计中体现工作过程的理念,充分体现生物实验技术专业检验分析岗位的技术方向和工作任务,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亦厂亦校模式的情景课程体系。

 


“五层次岗位能力训练体系”对应生物实验技术专业(检验方向)岗位相应的工作项目类别(生产加工、分析检验、质量控制、产品营销、产品开发)。新构建的技能训练体系在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概念性能力训练(技能一级层次)、核心性能力训练(技能二级层次)、岗位性能力训练(技能三级层次)、应用性能力训练(技能四级层次)、综合性能力训练(技能五级层次)等序列化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完成从专业的初学者——专业的高级初学者——能胜任岗位要求的技工——会管理的岗位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由初学者到预备级专家的最终目标。
 

 

“五层次岗位能力训练体系”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训练体系开发目录:

1)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成果——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2)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成果——学习领域课程描述和课程设计

3)技能训练项目开发成果——教学情景转化

4)训练载体开发成果——教学企业项目(课程)训练流程

        5)训练方案开发成果——教学设计与训练任务单

        6)训练考核开发成果——技能考核标准

        7)训练评价开发成果——课程标准

五、开发“以就业能力为主导”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检验方向)亦厂亦校模式的系列化能力训练新教程

“五层次岗位能力训练体系”通过编写、基础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拓展技能和职业资格等五类三十二部系列职业能力培训校本教程,开设工作技能训练项目、企业岗前培训课程、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等专项培训,建立生物实验技术专业(检验方向)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实现职业技能培训与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相融通,形成伴随学生终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连续五届毕业生职业资格获证率达到145%,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涉及的工作岗位的能力与资质。

   1公开出版两部高职高专教材:

    1)园艺检测综合实训教程—张沙艳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2)植物组织培养与应用技术—栾舒雅等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

   2)编写印刷二十四部专业技能训练校本教程(校内使用):

    1)编写印刷六部基础工作岗位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教程:

化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生化实验、仪器分析、试验统计技术、生物产品分类

    2)编写印刷六部典型工作岗位专业核心技能训练教程

食品感官检验、食品营养检验、食品添加剂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安全快检、食品安全与法规

    3)编写印刷八部典型工作岗位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教程:

食品加工与品控、饲料配制与品控、成分提取与品控、微生物应用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营销技术;

    4)编写印刷四部相关工作岗位专业拓展技能训练教程

食品包装与设计、食品英语、食品科技写作、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3)编写且网络共享四部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食品检验工培训教程、化学检验工培训教程、饲料检验工培训教程、乳制品加工工培训教程

    4)编写且网络共享四部企业岗前培训教程:

    食品检验岗前培训教程、食品加工岗前培训、质量控制岗前培训教程、食品营销岗前培训教程;

    5)开发并网络共享生物实验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教学网站和精品课程群网站                                   

1)检验与分析技术精品课程群(含营养检验、添加剂检验、微生物检验、感官检验)

2)综合化学实验技术精品课程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

3)食品加工与品控技术精品课程群(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功能成分提取、产品包装)

4)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教学网站

六、建设“以行动导向为主线”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检验方向)亦厂亦校模式的“四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训新基地

建设和完善全真、仿真或虚拟的工作情境(工作岗位、技术中心、模拟公司、展销场景、就业网络等),实施项目课程导向技能训练教学,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以见习者、实习者或真实的雇员身份参与实际工作过程,逐步具备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的岗位能力,实现了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与车间或检验室合一、学生与学徒或员工合一、教师与师傅或员工合一、教学与科研服务合一”的四位一体功能模式。

 (1)建设四个真实工作情境实训基地

 (2)改造六个仿真工作情境实训室 

 (3)完善六个模拟工作情景实验室

 (4)设置一个虚拟训练情境的从业能力训练网上专栏

 (5)建立三条体验工作情境的毕业设计途径(课程综合训练、协会活动、顶岗实习)。

通过组建生物实验技术专业(检验方向)的教学虚拟企业——模拟康美天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学生的作息时间与上课签到与管理方式均与企业管理相同,包括班前早操、工作服装与胸牌、报到打卡、节假日值班等。教学模式采取德国职业教育的六步法,由学生自己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产品工艺,制定实施方案,由学生分组(子公司)准备立项论证、分析质疑,项目方案修订完善的公司进入产品加工阶段,包括原材料的准备、设备器材的准备、生产全过程的组织实施等,加工出的产品会同各公司代表、公司顾问等进行产品评价打分,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产品由该公司组织销售,成绩考核以团队为单位整体计算并队内排序。                                                                                                            

七、搭建“以龙头企业为纽带”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检验方向)亦厂亦校模式的校企合作新平台

我们成立了以校内专家和企业行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与北京轩益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台资企业、南京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内知名企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学校、沈阳富虹油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品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建立毕业生跟踪系统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大部分毕业生迅速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主管,部分专升本学生攻读硕士,实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的预期目标。

八、推进“以训练体系为基点”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检验方向)亦厂亦校模式的专业品牌新效应

    (1)科研品牌:完成20项国家、省、市、校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公开发表30篇学术论文、公开出版2部高职教材,荣获10项省、市、校科研成果;

    (2)质量品牌:连续六届毕业生就业率100%、职业资格获证率145%、专升本13.4%、教师行业实践及职业资格率100%、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奖11项;

    3)专业品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是辽宁省高等学校特色(品牌)专业,拥有省优秀教学团队、省精品课程、省教学名师、省专业带头人、国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教师、抚顺市首届教学名师等

第五部分:成果应用与特色

    一、“构建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快了专业建设的步伐,具有示范效应:

“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技能训练体系”研究成果在我校生物实验技术专业、应用化工(分析方向)和工业分析(检测方向)共10个教学班辅修应用,同时,“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构建对其我校乃至兄弟院校它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建设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我们多次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和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的职业教育及专业建设等专题专题研讨会,并在会上交流我们的经验。

2.“构建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的稳步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具有实用效应:

接收“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技能训练体系” 训练毕业生的合作企业、兄弟院校和相关专家对该体系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批批优秀毕业生迅速成长为南京喜之郎有限公司、三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沈阳富虹油品公司等知名企业的技术骨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

连续六届(2013届至201317届)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检验方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职业资格获证率为145%,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达到75%,就业质量评价优秀率超过90%;教师全部完成企业顶岗实践,分别取得了食品检验、饲料检验高级工和高级考评员资格;连续三年在辽宁省高职农业院校组织培养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业分析等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8项奖励。

3.“构建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了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充分肯定,具有共享效应:

利用“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技能训练体系”的教学资源,我们申报了本市食品检验员普惠制培训基地,与本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局建立了长期合作平台,承担本市食品企业检验技术人员的年度培训工作;在学校内开设营养师选修课,每年都有一些非专业学生选修课平台取得国家营养师资格;我们还利用生化学子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中的科技服务小组,义务为社区和顺城区部分乡村开展食品安全的宣传普及好配方施肥阳光工程的指导,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

“亦厂亦校”模式的从业能力训练体系中的专业教学网站、网上训练实验室、精品课程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和网络就业平台的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自主训练专业技能、自主寻找就业岗位提供了真实的情境训练平台和快速导航平台。同时,开放的网络资源和公开出版的通用教材也为各级各类学校高等职业技术专业依据各自办学特色和师资特长,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提供了再加工的平台,收到了明显的网络导向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