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成果

当前位置 : 化学工程系首页>>建设成果

化工系典型案例1:“三方联通,赛练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张沙艳 安磊
2018-03-01 23:20:50

“三方联通,赛练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为例

张沙艳 许云峰  佟天宇 安磊 孟帅 吕青竹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

1 实施背景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创新的重要顶层设计。大赛已成为展示职业教育广大师生风采和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是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

所谓“三方联通,赛练互动”才培养模式,即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国家、行业、企业职业技能大赛赛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课堂。以“赛”为重点,带动“实训”,带动“教学”,带动“科研”。“赛”,即以行业、企业、学校等举办的国家、省、市等各级竞赛为重点,把“赛” 作为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作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升师生服务能力的平台,作为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手段。

2 实施过程与建设成果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岗位群进行归纳、分析统计,确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岗位群为:就业主要面向是石油加工、化工等相关企业。首次就业岗位:石油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岗,主要工作任务是以实现生产产品为目的,对石化生产装置进行操作与控制。发展岗位群:基层生产技术及管理岗。由此,将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石化企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1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三方联通的育人机制

一是通过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的互联互通,根据石油化工产业群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需要,以及企业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技能要求,创新性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相融合、三阶段与三一体相融合的“双向融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1 : “双向融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

 

二是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为参照,以真实的生产任务为引导,构建“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2: “三方联通 赛练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2.2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形成赛练互动技术路线

一是通过职业岗位和大赛技能分析,凝练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构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基于过程,亦厂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

3:“基于过程,亦厂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是以化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创新性提出并形成“认知实习,激发兴趣;基本训练,夯实基础;仿真培训,模拟体验;大赛锤炼,技能集成;顶岗实习,能力总成”的实训教学技术路线。

认知实习,激发兴趣:在新生进校后,结合入学专业教育、行业背景介绍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有意识安排学生到相关石油化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亲身接触企业生产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化工产业的兴趣和爱好,激发求知欲,为后续教学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心参观

二年级学生在化工企业参观

基本训练,夯实基础:以化工职业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着重培训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操作与维护技术,化工机械设备检修与维护技术等,使学生掌握相关单项基本技能,为开展仿真模拟技能培训做好准备。

化工单元操作训练

化工设备检修训练

仿真培训,模拟体验:以主要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为目标,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仿真模拟技术手段所创造的虚拟车间、虚拟工艺流程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真实情境的状态下,进行化工工艺和DCS操作技能训练,掌握石油及相关化工产品生产流程,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开展综合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DCS控制的丙烯酸甲酯仿真工艺训练

DCS控制化工安全事故处理训练

大赛锤炼,技能集成:参照化工总控工、工业分析检验工、化工仪表维修工、化工、检修钳工等职业资格标准,以各工种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利用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工种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和完成岗位工作的熟练操作技能,将以前所学所练的单项技能集成为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技能。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检验赛练互动的人才培养质量。

化工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大赛

工业分析职业技能大赛

化工安全职业技能大赛

化工设备职业技能大赛

 

顶岗实习,能力总成:最后阶段,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综合培训和顶岗实习,从虚拟走向现实,从仿真来到实际工作场景,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使二者在工作中完美地结合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工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并逐步内化为岗位工作能力,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总成,完成学业,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双证书”,顺利实现由“自然人”到“职业人”的质变过程,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东科抚职化工班毕业生在企业

全国化工安全大赛获奖

 

2.3创新多元考核评价机制与就业能力评估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多元化考核的评价机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要求,对在校学生建立“四学分工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素养的双向培养与评价。对顶岗实习学生采取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双向考核机制,培养高质量的化工高技能人才。2014-2017年毕业生一次就业逐年提高至99.06%,优质对口就业率达到98%





4多元导向考核评价与就业能力评估体系

 

5 毕业生质量及就业信息反馈评估机制

石油化工专业群就业质量分析

就业质量因素

2014

2015

2016

2017

变化率%

双证获取率%

1.0

1.2

1.4

1.5

提高50%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88.7133/150

94.24180/191

97.12135/139

99.06210/212

提高11%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

67

82%

90%

98%

提高21%

2.4 创新“赛练一体”课程资源与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4.1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果

我们与东科精细化工、康辉石化有限公司、抚顺佳化化学、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天津睿智科技、秦皇岛博赫科技等企业合作建设《化学分析工/油品分析工》、《化学总控工/燃料油生产工》、《化工仪表维修工/化工钳工》、《有机合成工/化工安全评价师》等四个“赛练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完成教学资源库和云化工训练工坊平台建设,完成8本配套实训校本教材,计划出版四部教材。


图6:赛练一体核心课程群与岗位能力对接体系


在教材及教学资源内容设计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任务和大赛项目为导引,以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参照岗位工作过程和比赛过程确定教学内容,保持教材内容、教学资源内容与实际工作或竞赛内容的一致性。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库

数量

网络课程平台

数量/

云训练工坊

数量/

3D虚拟工厂

10

课程标准

8

3D虚拟工厂

10

DCS仿真软件

30

课程整体设计

8

DCS仿真软件

20

动画

80

课程单元设计

8

仪表培训系统

2

视频

80

教案

8

安全培训系统

2

图片

100

课件

8

HSE仿真装置

1

PPT

20

习题库

8

智能乙烯装置

1

文档

20

图片库

8

丙烯酸甲酯装置

1

 

 

操作规程

8

安全检修装置

1

 

 

教材

12

危化品运输仿真装置

1

 

 

 

 

叉车仿真装置

1

 

 

 

 

云端教学系统

1

2.4.2 实训基地建设与成果


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强化校内实训的内涵建设,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与职业氛围,新建4个实训中心,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支撑课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7: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实训技术工场架构图

依托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2017年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成立了抚顺市大石化职教集团,201412月建立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化工技术公共实训平台(分析检测中心),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网络。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参加了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环保产业联盟等五家与化工行业相关的校企联盟;依托校企联盟,与抚顺东科精细化工、抚顺齐隆化工、恒力石化(大连)、康辉石化、秦皇岛博赫科技等2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何氏医学院、抚顺技师学院等三所院校开展校校合作;校内建立赵林源大师和张阳大师两个大师工作室,建立了东科抚职工程师工作站等两个学校工程师工作站,校外建立了抚职博赫教师工作站等了两个企业教师工作站,抚职技师共建实训教学基地联合承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赛项的训练任务;2016-2017年,抚职东科班(18)、抚职诺科班(15)、抚职富虹班(27)、抚职恒力班(60)、抚职康辉班(30)等5个企业订单班共计有150名学生实现优质提前就业。

2.4.3师资队伍建设与成果

依托全国和辽宁省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逐步探索并建立了具有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化工职业竞赛规范化运行平台。2人为全国化工安全生产技术大赛评委,6人为辽宁省化工与生化类技能大赛裁判员,15人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0人考取高级技师和技师。2015-2017年,石油化工专业及专业群师生参加全国、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共取得19项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7项。

时间

竞赛项目

竞赛级别

获奖情况

一等

二等

三等

优秀

2015

化工生产技术

 

 

 

1

1

工业分析技术

 

 

 

1

1

2016

化工生产技术

 

 

 

1

1

工业分析技术

1

 

1

 

工业分析技术

 

 

 

1

2017

化工生产技术

省级

 

 

1

2

工业分析技术

省级

 

 

3

1

化工安全技术

国行赛

1

2

 

 

 

3资金与政策保障

本项目是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级示范院校建设“5+1”项目中重点建设专业群。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440.5万元。其中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240万元,市财政配套12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33.6万,其他投入46.9万。三年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充足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已按预定计划超额完成建设任务。

4 “三方联通 ,赛练互动”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社会辐射作用

“三方联通,赛练互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精品、特色、优质”办学理念和“品诚、业精”育人理念的重要切入点与贯穿主线。也是贯彻学校“以赛带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对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对创新办学机制、加强专业建设、提升社会声誉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是面向抚顺高新区石油化工行业、省内校企合作石油化工企业、沈抚兄弟院校,通过课程预定、订单培养和集中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培育化工高技能型人才,实现了以赛促训的目标

二是每年进行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化工仪表工、有机合成工、食品检验工等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学生人均获证率由不足1达到超过1.34;同时通过核心课程的“赛练互动”和“赛考互通”,选拔优秀师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平台,展示和推广我院“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果,实现了以赛带促教的目标。

三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化工技术服务为桥梁,成立化工技术应用性研究项目中心。通过竞赛项目核竞赛平台,发现企业发展中的难点或热点问题,确定教学科研课题,形成科研成果的产业推广。2014.5-2017.5,石油化工专业群教师共完成一种制备高纯二氧化碳的方法等抚顺市自然科学课题4项、获得科研经费45万元;联合博赫科技开发具有网络功能、交互功能、开放与兼容性、管理功能、点播功能、LED屏管理功能的化工云训练平台和全国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技能大赛的典型化工生产事故应急处理仿真训练平台,实现了以赛促研的目标。

5 体会与思考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群“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增强,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夯实了校企合作的基础,更促进了学校办学声誉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片面追求大赛名次,造成竞赛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发挥大赛引领作用,竞赛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竞赛的制度约束等问题。

由于学院地理位置及课时费待遇等问题,企业兼职教师入校上课存在诸多不便,导致兼职教师队伍难以稳定,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兼职教师队伍管理的难度;作为龙头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其辐射带动工业过程自动化、工业分析、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建设发展的作用还不突出。

为更好地推进“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注重竞赛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衔接,真正发挥竞赛的引领作用。技能大赛是考试场,每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几乎都有相关的技能大赛,有些大赛是将多门课程所对应的技能整合在一个综合竞赛项目中。因此,要适当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职业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相结合。

二是制定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建立竞赛的制度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校关于《技能竞赛管理实施办法》《技能竞赛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和制度,重点完善师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激励机制,最终实现“以赛代评”、“以赛待考”。

三是加强“三方联通,赛练互动”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三方联通,赛练互动”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源于实践,如何将实践的做法理性化,并进行相关的理论思考,是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成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