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大学生思政研学协会组织“大学生雷锋宣讲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各系学生代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训室,成功举办读书分享会活动。与会成员围绕着思政课相关理论书籍进行读书分享。
在宣讲过程中,芦紫嫣同学分享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现实意义。她说,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书中所传递的红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而红军战士们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正是我们战胜困难、实现梦想的强大动力。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她说,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书中所传递的红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最后,她呼吁大家都来读一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她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传承。让我们从书中汲取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宣讲伊始,田欣彤同学用震撼的历史数据与鲜活的细节,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面临的艰难处境。她讲述了在旧中国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却屡遭挫折的困境。彼时,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诞生,力量弱小、前路未卜,却毅然扛起了民族复兴的大旗。她着重剖析了书中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读。
她谈到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时,不仅描述了红军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更深入挖掘了长征背后的精神内涵。她表示,当下的中国虽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我们依然需要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
她呼吁大家从《苦难辉煌》中汲取力量,在面对困难时,要像革命先辈们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斗志;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宣讲开篇,杨阳同学以“为何马克思主义能穿越时空,至今仍焕发强大生命力?”这一问题引发共鸣,强调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读懂其思想内核的关键。
她将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当代现实紧密结合。她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是理论的突破,更是对19世纪工人运动、社会矛盾的深刻回应。如今,面对全球化挑战、科技革命浪潮与社会公平等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思维与对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依然为我们提供着破解时代难题的智慧。
她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与鲜活的讲述方式,让听众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而其理论来源的丰富内涵,始终滋养着当代人对真理的追求与对社会进步的探索。
姜嘉辉同学带我们回溯到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20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亡。在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
他讲述了毛泽东思想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淬炼与升华的过程。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分析战争形势,驳斥“亡国论”与“速胜论”,为全国抗战指明方向。
最后,他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她强调,这些理念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
在当代,它们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群众路线提醒我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靠人民推动发展;独立自主则激励我们坚定走自己的路,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定力。
宣讲开篇,李冰研同学以“一艘红船如何改写中国命运”为切入点,重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她用详实的史料讲述:在旧中国内忧外患的黑暗年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救国尝试接连失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曙光。
她特别强调,中共一大的召开不仅是组织的诞生,更是一种新信仰的觉醒。
她带领听众走进革命战争年代。她以湘江战役、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为线索,既展现了党在生死存亡关头的关键抉择,也挖掘了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她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为引,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她呼吁听众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都能在奋斗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姜美汐同学介绍了,“邓小平在西南地区大力开展剿匪、土地改革、恢复经济等工作,展现出卓越的治国理政能力。
他深入基层,了解百姓需求,短短几年,让西南地区旧貌换新颜,为全国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
她在宣讲中讲述,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思想遗产。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涵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她呼吁大家,“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邓小平的改革创新精神、实事求是作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
此次读书分享会的成功举办,为推动思政课学校、党的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大学生思政研学协会将继续以书籍为桥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不断创新宣讲方式,扩大受众群体,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长知识、贡献力量。